永遠的外人?美國亞裔仇恨犯罪與 Stop Asian Hate 運動

Stop Asian Hate 事實上,沒有人是外人。

溫馨提醒:本篇為 2021.03.24 Stop Asian Hate 舊文回顧,內容未考慮後續情勢發展。另投稿刊登於《換日線》亞裔仇恨犯罪震驚全美:從《Teen Vogue》非裔總編歧視推文爭議,談社群時代的倡議影響力 https://crossing.cw.com.tw/article/14637

上週三美國亞特蘭大一名白人男性持槍衝進三間亞裔經營的 Spa 店殺了八個人,其中六位是亞裔女性,也因此喚起了眾人對於亞裔仇恨暴力(Asian Hate Violence)的注意,但其實從去年武漢肺炎疫情開始,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就節節攀升,根據美國之音(VOA)三月初的報導〈Hate Crimes Targeting Asian Americans Spiked by 150% in Major US Cities〉,亞裔仇恨犯罪 2020 年較 2019 年成長了 150% ,且這還只是登記有案的部分,另外值得一提的是,其中更有將近七成的被害人是亞裔女性。

Stop Asian Hate
Source: AsiansNeverDie’s Instagram
Anti-Asian Hate Crime
Source: VOA
Asian Women

我所在的舊金山灣區亞裔比例高(接近25%,全美亞裔人口僅 5.4%),甚至今年農曆年後就有數起針對亞裔長者的攻擊事件,除了搶劫還有人在大街上惡意推倒亞裔老人,最近這幾起事件著實讓我又憤怒又恐懼,來美國三年半,槍枝氾濫和種族歧視問題雖然早有心理準備,但發生在距離這麼近的地方,發現自己出個家門可能就因為長得黃人臉被打死,難免心惶惶。

長久以來亞裔的刻板印象就是怕事、不會吵鬧的乖乖牌,也因為亞裔其實是很廣義的稱呼,各族群有自己的傳統文化和族群認同,還要再區分先來後到,第一代移民對母國情感較深,傾向管好自己的事而避談種族問題,第二代則可能還掙扎於文化認同,甚至會傾向否定父母的文化,在人數少又各走各的路的情況下,很難凝聚成像 BLM 強度的運動。最近亞裔朋友群也紛紛換上 #StopAsianHate 頭像,上週末在舊金山和紐約市區也有 Anti-Asian Hate 遊行,不過除此之外,我們還有什麼事可以做呢?


一、為「仇恨犯罪 Hate Crime」建立更符合現實的判定標準

根據紐時的報導〈 Asian-Americans Are Being Attacked. Why Are Hate Crime Charges So Rare?〉亞裔仇恨暴力很難被以「種族仇恨」定罪,例如在紐約州要起訴暴徒,必須由檢察官提出被害人是因為「亞裔」遭到攻擊,匹茲堡大學的法學教授王魯仁(Lu-in Wang)表示,反黑人、反猶太或恐同的仇恨犯罪或兇手通常有明確典型,像是納粹符號,但亞裔仇恨較難舉證。

以亞特蘭大槍擊事件為例,嫌犯主張他是因為「想要戒除性成癮,故想消滅 Spa 店為他帶來的誘惑」而犯案,只是碰巧有六名被害人是亞裔女性,他並不是針對亞裔所以犯行。Fox News 甚至在標題幫忙洗白(Whitewashing)〈前室友表示嫌犯向來對於自己的性成癮非常懊悔及愧疚,且已有參加戒癮互助會(Atlanta shooting suspect attended rehab for sex addiction, felt ‘remorse and shame,’ former roommates say)〉,而嫌犯自己也說 「昨天對我來說太糟了,所以我就做了( Yesterday was a really bad day for me, and this is what I did.)」。CNN 也在報導嫌犯側寫時,收錄嫌犯身邊的人描述他:「是一個信仰非常虔誠的人,有時甚至會過度解釋聖經,幾乎快被自己性成癮的愧疚感給逼瘋。」並引用嫌犯本人的 Instagram Bio “Pizza, guns, drums, music, family, and God. This pretty much sums up my life. It’s a pretty good life.”,到底嫌犯的人生是過得很糟還是過得很好?我都被弄糊塗了呢。

看出一點端倪了吧?即便是連續攻擊了三家亞裔商店、有六名亞裔女性被害死者,仍然非常難舉證這是 Asian Hate Crime,主流媒體的報導僅是將嫌犯描述成「痛苦的」、「有精神疾病的」甚至「他只是想替天行道」,當然你也可以說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,一切只是湊巧,絕對不是因為嫌犯認為亞裔商店比較好得手,絕對不是因為嫌犯認為亞裔女性就是阻擋在他與神之間的魔鬼,絕對不是因為嫌犯對於亞裔有異常的慾望和憎恨。

然而若只針對亞裔仇恨犯罪訂定特別辦法並不是解決之道,這幾個月輿論風向挺亞裔所以大家想抓個稻草人來燒,但「仇恨犯罪」的正源於「我認為你下等」、「我認為你不配和我過一樣的生活」、「我看你就好欺負」這種「我跟你不一樣」的心態,一個針對特定族裔的法令只是激化對立,或者比誰大聲,我認為比較好的方式是漸漸訂立適用於各種仇恨犯罪的判斷方法,例如今年紐約州議員 Brad Hoylman 提出的一項預計在六月通過的法案《Hate Crimes Analysis & Review Act》,要求紐約執法機關加強搜集仇恨犯罪的人口特徵資料,像是被害人與嫌犯的性別、性向、族裔與宗教認同,有了更多資料作為第一步,未來可望訂立更符合現實的仇恨犯罪定罪標準。


二、鼓勵更多人站出來發聲

近期的 Stop Asian Hate 運動中,我最喜歡的一句標語是「We Are Not Silent But Are You Listening」,現實中很難控制那些人聽不聽,因為裝睡的人叫不醒,然而我相信發聲的人越多、喇叭按得越響、更多不同管道都增加曝光一定會讓越來越多人無法再裝聾作啞,這裡想分享另一則較少人注意的新聞〈 Teen Vogue Editor Resigns After Fury Over Racist Tweets 〉

事件背景是廣受年輕人喜愛的 Teen Vogue 雜誌最近找了一位新的總編 Alexi McCammond,且她將是 Teen Vogue 第三位非裔女性總編輯,她原本預計這週上工,但在走馬上任前 Alexi McCammond 的個人推特被挖出來將近十年前的貼文,有不少篇是歧視亞裔以及調侃同志的。

Alexi McCammond. Source: HBO/The NewYork Times
Source: Alexi McCammond’s Twitter
Source: Alexi McCammond’s Twitter

其實她本人在 2019 年還在另一間媒體時,這些貼文就已被其他鄉民抓到,當時她為這些貼文道過歉,所以原先雜誌出版商 Condé Nast 的高層儘管知道有爭議還是決定聘用她。然而在 Teen Vogue 三月初公布即將聘用 Alexi McCammond 人事令之後,各界開始提出異議,首先是亞裔網紅 Diana Tsui 在 Instagram 在上轉貼以上推特截圖質疑 Teen Vogue 的聘用決定很可議, 認為 Alexi McCammond 2019 年會道歉只是因為被抓包,且當時她表示自己這些政治不正確的貼文只是「太不敏感了( Deeply insensitive)」,這篇貼文並獲其他流量驚人的網紅 Diet Prada 和亞裔女演員 Olivia Munn 轉發。再來是 Teen Vogue 的 20 位員工聯名發表了一封公開信,希望 Condé Nast 管理階層與員工對話、重新考慮聘用。

Source: Allegra Kirkland’s Twitter

其實她本人在 2019 年還在另一間媒體時,這些貼文就已被其他鄉民抓到,當時她為這些貼文道過歉,所以原先雜誌出版商 Condé Nast 的高層儘管知道有爭議還是決定聘用她。然而在 Teen Vogue 三月初公布即將聘用 Alexi McCammond 人事令之後,各界開始提出異議,首先是亞裔網紅 Diana Tsui 在 Instagram 在上轉貼以上推特截圖質疑 Teen Vogue 的聘用決定很可議, 認為 Alexi McCammond 2019 年會道歉只是因為被抓包,且當時她表示自己這些政治不正確的貼文只是「太不敏感了( Deeply insensitive)」,這篇貼文並獲其他流量驚人的網紅 Diet Prada 和亞裔女演員 Olivia Munn 轉發。再來是 Teen Vogue 的 20 位員工聯名發表了一封公開信,希望 Condé Nast 管理階層與員工對話、重新考慮聘用。

然而至此 Condé Nast 仍無動於衷,根據 CNN Business 報導,Condé Nast 在內部信件及外部聲明僅表示鄉民的聲音他們都聽到了,聘用 Alexi McCammond 是因為她過去作為記者展現了為少數發聲(marginalized voices)、多元包容性以及深度,且她兩年前已經為這個黑歷史道過歉了。而 Alexi McCammond 則再次道歉,並表示這些推文是非常多年以前輕率不成熟的作為,現已不能代表她是誰,很抱歉對大眾造成的傷害,而她希望能透過未來的工作贏回大眾的信任。

總之雙方的態度是想等風頭過去。若作為抗議者,此時想必也心灰意冷了,顯然這樣的輿論聲量還不足以影響 Condé Nast 這種大媒體集團的決定,那還可以怎麼做呢?當然是從金主下手。


前兩週我在微信群的中國網友相當熱心發起了「Fire Alexi」倡議,先是整理了 Teen Vogue 的廣告金主名單,例如上市美妝零售商 Ulta Beauty、Burt’s Bee 和 Abercrombie & Fitch 等, 並準備了 Instagram 和 Twitter 留言模板,讓參與倡議的人可以直接到各大品牌官方帳號留言及私訊;另外並透過 LinkedIn 和人脈蒐集這些品牌的高層主管清單,再透過校友連結等公關方式聯絡這些可能有決策權的主管;此外則是想辦法持續聯絡媒體,向媒體更新進度以維持討論聲量。

也許是因為這些努力讓輿論持續燃燒,加上 Stop Asian Hate 浪頭正高,廣告金主 Ulta Beauty 和 Burt’s Be 宣布暫停在 Teen Vogue 的廣告投放,後來的事我們都知道了,Condé Nast 和 Alexi McCammond 各自發表聲明表示不再繼續合作。

其實 Teen Vogue 事件輿論並不是一面倒地譴責 Alexi McCammond,有不少人為她抱屈那已經是十年前的貼文,誰青少年時期沒發過些講話不經大腦的話,而且她也沒有硬坳,兩年前已經道歉過了,為此她還要付出多少代價大眾才滿意?我的確是認為若不是她剛好踩在 Stop Asian Hate 浪頭上,可能這次也不會栽了,然而我也不禁想,若 Alexi 是白人或亞裔,17 歲時在 Twitter 上發表過揶揄黑人或猶太人的言論,她還能有今天的社經地位嗎?

總而言之,我相信權利與權力絕對不可能天上掉下來,靠自己爭取才能將聲音傳出去,除了最基本又最實際的選票,輿論倡議也不可或缺。


三、培養難以小覷的實力

上週在舊金山市區的一起攻擊亞裔老人事件,一位 75 歲的華裔女性在無端遭男子揍了一拳後,舉起棍子反擊對方,反而將男子打得滿臉是血,隨後兩人都送醫治療。 ➤➤更新!亞裔奶奶 Xiao Zhen Xie 的孫子為她在 GoFundMe 群眾募資五萬美元作為醫療與創傷後心理諮商,截至今天竟募得超過 93 萬美元,鋼鐵奶奶並宣布全數捐出作為 anti-racism 之用!

Source: Yahoo News

全世界都被奶奶的好身手震驚了,最後這一點我並不是說要以暴制暴,而是必須要讓大家知道「惹你是要付出代價的」,也許是傳統文化影響,一直以來亞洲人總傾向息事寧人,若遭偷遭搶,一想到要報案、提出證據、提告等繁瑣的流程,就會因為怕麻煩或怕遭報復而作罷,摸摸鼻子把損失吞下去,然而大雄的忍耐並不會換來和平,只會讓胖虎得寸進尺而已。

雖然比拳頭大聽起來很野蠻,但很遺憾地世界就是這麼運作,除了增強自我防衛的能力之外,展現亞裔在各方面、各產業的實力也很重要,目前亞裔在高階經理人的比例仍低(例如亞裔族群在科技業中,目前也只有印度裔高階主管人數較多),政治參與更是少數,若能在各行各業逐漸培養不容小覷的實力,自然不愁亞裔沒有話語權了。


作為一個初來乍到、甚至還不算移民的在美台灣人,面對美國的政治、社會議題常不知道該以什麼角度切入好,過去這一年因為也不怎麼出門,加上會去的地方也不外乎亞裔眾多的超市,Asian Hate Crime 感覺很遙遠,再者若遇到有人對我說 Go back to your country ,我可能也只是會心想,好啊我就回去,沒有我們這些外勞移工是你們的損失。但仔細一想,這些人格扭曲的人絕對不在乎我只是外國過客還是美國人,只要我不在台灣就一定會面臨對亞裔的仇恨與歧視問題,就算不考慮短期人身安全,考慮中長期的發展也必須正視這個議題。

最重要的是,看到這種情況除了無奈,更多的是憤怒,就算我不是被歧視的對象,難道我就不該挺身而出嗎?我想起刻在猶太人大屠殺紀念碑上的那首著名的詩:

起初,納粹抓共產黨人的時候,
我沉默,因為我不是共產黨人。

當他們抓社會民主主義者的時候,
我沉默,因為我不是社會民主主義者。

當他們抓工會成員的時候,
我沉默,因為我不是工會成員。

當他們抓猶太人的時候,
我沉默,因為我不是猶太人。

最後當他們來抓我時,
再也沒有人站起來為我說話了。

每一個改革都不是一朝一夕發生的,即便沒有時間精力積極參與抗議行動,平時對這議題多一分注意,也許是在閒談中,也許是一則社群媒體的新聞轉貼,多影響一個人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,都對改善現況有幫助。路還很長,獨自披荊斬棘的時代已經過去,路上石頭雖多,我相信只要找到更多夥伴一起向前,必定更能把每一步踩得更平坦踏實。

Leave a Comment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

Share via
Copy link
Powered by Social Sn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