矽谷生活費一個月多少? 賺多少才活得下去?

矽谷台灣人明明賺很多,但總是抱怨好窮、錢不夠用?

最近友站 Aillynotes 艾莉美國生活&稅務筆記 發了一篇 要賺多少錢才能在美國成為中產階級?各大城市最低收入要求揭秘。有網友轉發時加了註解:

「在美台灣人又召開取暖大會囉。在除了租金以外大部分東西物價都比台灣便宜的地方拿『這麼低』的薪水,好痛苦喔!」

我看了滿臉問號的同時,不禁讓我也想來認真列下生活費,我平常沒有記帳的習慣,所以大略是和信用卡帳單和銀行賬戶現金進出比較,所得出的數字。

當然每個人收入不同,習慣的生活消費方式也會不同,所以以下我會盡量列出每一項消費支出,背景資訊和我的習慣。

雖然是標題黨,但我沒有要代表誰,只有我自己~(咦?好狡猾的預防針)


在矽谷一個月光活著就得花多少錢?

📌 座標 San Jose, CA。消費方式不同這是第一個必須提到的資訊,美國非常大,矽谷是數一數二高物價的地方。但就像台灣我只會想住家鄉台中,還有住了十年、成年後的生活工作朋友都在的台北,我也不會拿美國其他我不會住的地方,來做消費比較基礎。

📌 這是夫妻兩人平均一個月的花費,僅含吃喝、住、行等,讓你「不痛苦活著」的開銷。

📌 不含實體虛擬娛樂、交際、旅遊、返台、購物、更換家具、寵物、小孩、孝親、償還負債等等一切奢侈花費。

📌 不含健康保險、醫療、意外事故。美國的健康保險一般由雇主負擔,我們目前沒有另外購買。

題外話:說到醫療,來美國將近六年我在美國看病的次數掐指可數,醫療費用高昂的確有效阻止了資源濫用,不過也表示你只能盡量維持健康的身體,多睡多運動營養充足,否則一個病痛是可以讓全家人流落街頭的。至於意外造成的人身、財產安全損失,因為難以計算就不計入了,例如整個舊金山灣區治安差已經不是新聞,車窗被敲、大白天在高速公路被流彈攻擊,都不是什麼罕見案例,這些損失若保險不給付,通常也求償無門只能自認倒霉(呃我們有車之後,五年以來只被敲過一次車窗,也沒被搶過,算是… 很幸運?!)。


🐿 A:房租

2B2B Condo 房型(兩層獨立出入樓梯的二樓),近 1,000 sqfs(28坪),三十年老屋,位在 San Jose 市中心和 SJC 機場中間,房租已含社區管理費 HOA 和水費。

🐿 B1:電費

需開暖氣的冬天 $300、其他月份約 $180。用電習慣補充:房子有中央空調,身為灣寶的我們(從台灣搬到北加州灣區的小寶貝們),冬天設定恆溫 68F、夏天 75F(室內溫度=攝氏 20-23度,我灣寶我驕傲!而且事實上開恆溫會比開開關關,來得節能)。另外廚房是頗耗電的電爐,而我們幾乎每天自炊,洗碗機每天開,洗烘衣機則是每週用三次~

🐿 B2:家用固網、手機資費

Xfinity + AT&T*2,Family Plan 滿團

🐿 C1:車子

二手購入德系車,無貸款,目前車齡八年,整年度例行保養、牌照稅等分攤到 12 個月。

🐿 C2:油錢

非油電混合車,平日很少出門,但整年度還是會有些較遠距離行程,平均一個月 450 miles(725公里)。

🐿 D:飲食、生活用品

都說是要「不痛苦活著」了,身為中年灣寶,在食物、生活消耗品的選擇上我對自己很大方!

亞洲超市其實比美國本土超市貴上許多,畢竟是服務特殊族群,供給需求都沒那麼大,但吃慣了熱騰騰的亞洲蔬菜料理,台灣高麗菜(請認明扁扁的才是「台灣高麗菜」,圓滾滾的包心菜對台灣人來說是煮不爛、硬邦邦的)、空心菜、豆苗、蕃薯葉,我真的沒有辦法常吃生菜,耶嘿~慶幸美國都買得到~

又例如雞蛋和雞肉類我只選標註「有機」的,美國的有機款其實只是和台灣的一般款品質差不多,美國一般款的蛋腥味、肉腥味常讓我不敢恭維。衛生紙我會選喜歡的厚度質地、咖啡豆我喜歡 Philz;海鮮、魚類、牛排、團購的甜點零食,我也是想吃就買,很少為了價格糾結。

畢竟我舉債幾百萬來美國買學歷,好不容易買到了,努力找到工作且努力工作,不就是為了更好的生活?

如果我禮拜五晚上想煎個牛排吃,還因為價格屈就,買 Choice 而不買 Prime 等級,那我到底在忙什麼?

#委屈的幸福沒有幸福 #委屈的和平不是和平

🐿 D1:亞洲超市、社團團購—每週固定會用爆出個資外洩的 Weee! 以及大華 Ranch 99,有時心血來潮會去日超、韓超、Whole Food、Trader Joe’s。

🐿 D2:Costco—生鮮蔬果、雞蛋牛奶、維他命、紙巾衛生紙面紙消毒濕巾 etc.

🐿 D3:外食—外送平台、餐廳

一週會點 1-2 次外送平台的正餐和手搖飲料,是的!矽谷最讓台灣人感動的就是,手搖店的選擇美國第一!不過喝來喝去我還是只喝台灣連鎖店,我們這可是有茶湯會、Tea Top、一芳、萬波、春陽茶事、布萊恩紅茶!

至於餐廳外食,頻率是每週 1-3 餐,主要是 CP 值心裡有點過不去,過去三年物價漲得太誇張了!不用網美餐廳,很一般的中日韓美義地中海式,總之是你會和熟朋友在週末聚餐吃的,不太有裝潢,座位小小窄窄,口味也就普普通通,上菜很快,你一個小時吃完店家就會給你帳單示意該滾了,然後連飲料都沒點,一餐都將近 $50 美元($1,500 台幣)。

所以美國的朋友聚餐很常是 potluck,也就是一人準備一道菜,然後大家約在某個人家裡。至於台灣人,在朋友家最常吃的當然就是火鍋了!

其實 D3 外食對很多美國家庭來說算是奢侈品,但於我而言,每週這樣的頻率,是不痛苦活著的必需品🥲

🐿 D4—Amazon、其他商店

一整年抓 $6,000 生活相關用品花費,廚房用品、小家電、清潔用品、乳液肥皂牙刷 etc.


那麼到底要賺多少錢,才能在矽谷活得下去呢?

答案是都活得下去,因為少賺點你就會少花點🤓

前兩年因為簽證關係我無法工作的時候,腦公一人份薪水其實也幾乎都花掉了,沒有什麼儲蓄,而房租是最大的開銷,好在那時候有室友分擔房租和費用,減輕了不少生活負擔。

如果以我列出的不痛苦生活花費,現金支出 $5,750 回推,加州萬萬稅,一般稅後薪資是稅前的 70%, $5,750 / 70% * 12 = ~$99,000。

也就是說,可以不存錢、不生病、不治裝、不交際、不孝親、不養小孩、不養寵物、不旅遊, Netflix 用別人帳號,電視電影看盜版、書去圖書館借,也不用像我一樣畢業四年還身背 13 萬美金 = 400 萬台幣負債,一年得匯 3.4 萬美金回台灣還錢的話,在矽谷你賺 10 萬美金,像我們過這樣的生活就綽綽有餘啦!!

請注意我的花費是兩個共同生活的人,若是一個人的生活費,也不會是 $5,750 除以二的。


薪水不夠要怎麼提升生活品質?

最簡單的回答就是:降低你對人生的預期,就會覺得更快樂、生活品質提升了!

好吧!我當然不是要說這個🤓 因為知易行難。

從以上消費列表,還有我其他的分享文可以知道,我和腦公的日常消費習慣並不特別節儉,然後除了疫情卡關階段,我們每年回台灣,除了美國國內,去年也去了歐洲和日本旅行,那麼是薪水很高嗎?

… 是也沒有,我最想補充的是,美國因為消費主義至上,利差也大,各種商家和銀行、信用卡公司合作的促銷優惠、折扣券、點數遊戲,都遠比台灣公司大方!

認真研究是可以補貼非常多現金支出的,市場大的好處是 player 多,例如美國大中小型銀行有 4,000+ 間,開戶存多少錢放兩個月就送錢,常年都有不少值得玩的促銷方案。

又例如跨洋航線,姐已經搭商務艙很久了,甚至日航頭等艙我都搭過(美國國內線是另一回事,都還是搭廉航,西南或阿拉斯加),除了累積點數,這也仰賴旅行日期的彈性,以及你有沒有花時間追蹤點數票的釋出。

2020 一月,全球疫情爆發前的一個月,我從松山機場起飛,到羽田轉機,搭日航頭等艙回到舊金山。日系航空的飲食和服務無庸置疑,另外機上附的睡衣質料不錯,我一直都還在穿☺

至於我們旅行時的住宿,也幾乎都由全球集團飯店像是 Hyatt、Hilton 會員點數系統支應,像是今年生日免費入住了每晚 $3,000 美金起跳的度假村📍Alila Ventana Big Sur ~它最熱門的週五至週日退房時段,未來一年已經都訂滿了,生日當週真的是帶點壽星好運,又剛好看到有空房釋出,立刻包袱款款衝了一發!

呃這些東西,我目前都還沒拿來當發文素材和經營人設,是不是有點可惜😅

(其實是我無力經營… 北加州洋行 podcast 開張前,我也曾經嗤之以鼻內容很水、每天廢文充數的創作者。但自從開張,我自己有一搭沒一搭更新動態,真心覺得任何部落客、網紅都非常厲害,可以持之以恆更新和經營,固定有這麼多產出,忠實粉絲眾多也是其來有自。而且後來才明白,如果粉絲眾多,那才表示人家說故事的技巧純青,並懂得掌握市場。)

回歸正題,感謝腦公苦心經營美國信用卡點數遊戲和各種優惠,讓我們可以在有限的預算下,用些小技巧提升生活品質。這方面完全仰賴他的研究和管理,所以就算要我寫,我也寫不出那些,教你如何擼資本主義羊毛的優質好文🤣

很多朋友推薦腦公開班授課,或是開付費量身打造諮詢服務,每個人消費習慣不同,有人像我們鍾情旅遊體驗,也有人最愛購物的現金回饋,都適用不同策略,所以客製化諮詢絕對有市場。

但老實說,想玩點數遊戲的不就是想省錢嗎?你們願意抖內給腦公的錢,他還不如在家躺著,只跟好友分享這些小技巧!

如果因而想成為他的好友的,請私訊問我銀行帳號,並在十個工作天內完成抖內給薇琪,我就介紹你們跟腦公認識 🥰

好吧!最後還是帶點資訊量,腦公認證的信用卡點數實用文:

🧰 新手上路:Tripplus 哩程世界終極新手懶人包

🧰 追蹤最新優惠:Doctor of Credit美國信用卡指南 (有中文)

📌 Facebook 哩程社團沒那麼推薦的原因,一是人多嘴雜,你很難判斷誰的資訊正確和有意義,二來是搜尋較不友善,不太適合新手。

📌 順便分享,意外發現郝毅博有另一個頻道是 @TheCreditShifuThe Credit Shifu Blog(有人還知道郝毅博是誰嗎🤣 人家現在有另一個身份是 Credit 師傅!)


🎙社群追蹤與收聽《北加州洋行》 https://portaly.cc/norcalco.podcast

Leave a Comment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

Share via
Copy link
Powered by Social Sn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