樂寶都一歲半了,現在還沒把孕產筆記寫完lol 但這篇無產兆催生紀錄,還是蠻想發文公開的,因為當初 36 週決定一滿 37 週就要無產兆催生之後,幾乎沒有搜到胎兒滿 39 週前催生的網路分享文,雖然每個人經歷不同,不過希望我的經驗分享,能讓其他人看了多一點安心。
🔔溫馨提醒🔔 此為 2024 年 1 月經驗
1. 以下分享的醫學名詞和流程建議大家看看就好不可盡信😂 我又不是醫生,每家醫院的標準流程也不太一樣。
2. 我從入住催生從到寶寶出生花 48 小時,因爲想留紀錄供未來美國 OB 參考,我後來向醫院申請了病歷證明和產程紀錄,所以剛好有這麼詳細的紀錄。
3. 部分內容涉及屎尿血,不喜慎入。
🐿 前情提要🐿
2023 年中決定回台灣生產之後,立刻讓家人一起找台中的生產醫院和月子中心,因為茂盛醫院離我們家蠻近的,加上有朋友兩胎都在茂盛生產和月子中心也蠻推薦的,於是就火速先訂了月子中心。
題外話,茂盛是台灣最早的試管嬰兒醫院,號稱台灣每 3 名試管嬰兒就有 1 名來自茂盛,也有許多外國人慕名而來。奇怪明明生育率這麼低,我每次去產檢,都是門庭若市人山人海,我有什麼誤會嗎lol
🐿 為何決定一滿37週就催生🐿
36 週產檢時主治醫師表示,寶寶可能會長很大,尤其是頭圍,且推測 37週就會有 3,200 克重(最後揭曉時 2,960 克 ),另外我還有癲癇的問題,欲降低生產風險,醫生建議直接安排一滿 37 週就催生。
另外回台灣才知道,其實從疫情之後為了要盡量隔離,怕床位不夠之下,在台灣滿週數後就安排催生其實蠻普遍的,好處是可以好整以暇入住待產室,減少手忙腳亂或緊急狀況機率。
(不過後來我發現主治醫師在第 38 週要休三週年假,不想就這樣把我丟給其他醫師,大概才是主因lol)
現在大家很推崇回歸自然、溫柔生產的概念,而對我來說的溫柔生產就是有一套標準流程,了解可控風險,越 SOP 我越安心,許多產婦怕得要死的刮毛、浣腸、剪會陰,我來者不拒,😂
想到可以減少屎尿血和嬰兒一起出來、以及嚴重不規則傷口撕裂傷的機率,沒關係我不在乎全世界 1980 以後就沒有流行剪會陰這件事,我很信任台灣的醫療技術😂
⏱️ 第 0 小時入住醫院

第一天入院後,中午12:00置入 Propess (寶貝生)前列腺素 PGE2 催生陰道塞劑,促進子宮頸軟化及成熟,並會漸漸地引起陣痛。
此時麻醉科醫師就來設置無痛分娩了,我從一開始就裝好無痛設備,麻醉藥物是透過點滴慢慢打的,每打一次減痛大概可以持續 1.5 小時。
有些醫院是用機器定時加減痛,我這次在茂盛醫院是護理師按時及應我的要求一支一支加的,中間間腳恢復正常不麻時,我會趁機請護理師取下胎心音、宮縮監測儀器,起身去廁所然後活動一下,不過,這時候若宮縮就會感覺陣痛。
當休息完準備好就再躺回床上,綁回胎心音和宮縮的監測束腹儀器,然後再請護理師再加下一支麻醉劑。好處是可以下床,東西也一直可以吃。
開始打無痛還可以吃東西和下床這件事好像不太多見,聽在其他在美國和台灣生產的朋友表示,打了無痛之後就只能喝水了😅 ,美國還會鼓勵吃冰塊,我就問餓了這麼久怎麼還有力氣 push 😅
btw 其實根本沒有「無痛」分娩,都只是「減痛」而已。
⏱️ 第 1-13 小時
前 13 個小時子宮頸都只開 1 公分,宮縮穩定 5-6 分鐘一次,減痛麻醉大概 1.5 小時我會要求加。
對,你沒聽錯,5到6分鐘就來一次宮縮已經 13 個小時了,我不知道沒有減痛要怎麼熬過🤪
我問醫生是否應該在床上做些動作幫助開指,然而在麻醉和裝備都設置好的情況下,醫生表示不用了幫助不大😂 ,總之這 13 個小時就是床上耍廢。
⏱️ 第 16-27 小時
第二天凌晨 4 點落紅,表示子宮頸有軟化了。但是到第二天早上 7 點內診,都還只開2公分😂
不過宮縮狀況蠻好,已經穩定3到4分鐘一次。
⏱️ 第 27 小時
第二天下午 3 點仍然只開一指 2 公分,胎兒也還在高位,只是內診感覺子宮頸更軟化。主治醫師這時決定以點滴上 Pitocin 催產素(Oxytocin),從一小時 6ml 劑量開始。
我看別人催生經驗的分享,似乎塞劑之後,幾個小時就會上催產素點滴,不過護理師表示主治醫師的習慣是慢慢來,看胎兒位置和開指宮縮狀況,再決定加重劑量。
⏱️ 第 31 小時
第二天晚上 7 點還是只開 2 公分多。而且宮縮頻率可能因為陰道塞劑已失效,又降為 5 到 6分鐘才一次,不足以讓子宮頸打開。於是主治醫師決定再提高催產素濃度,也加了額外一支幫助子宮頸放鬆的 buscopan ,不過也表示可能得等到明天才會上產檯了。
題外話,美國幫助開指很常用機械性球囊,簡單說塞一個水球進去子宮頸,可以越充越大,好處是避免使用藥物引起過強宮縮,又便宜,台灣近幾年也越來越常使用。
⏱️ 第 35 小時
第二天晚上 11 點突然破水。好驚奇的感覺,啵的一聲突然一股暖流汨汨湧出大量的羊水,護理師又順便內診挖半天,讓羊水再流多一點出來,體感上覺得流了將近一公升。
此時子宮頸總算有點進展,開了 3 公分,有些人會因為破水加速宮縮和產程。此外,破水之後預防感染就不能下床了,所以也可能預防性注射抗生素以防感染。
P.S. 因為破水一次就用掉鋪在病床上的三張產褥墊(sanitary pad),若醫院需要你自備的話,建議待產包準備三包(10-15張),我這次只帶了 10 張,結果最後在上產檯前還請家人緊急去附近母嬰用品店加買,還好台灣就是這麼方便😂
⏱️ 第 38 小時
羊水破了之後就加速了,開了將近 4 公分,推估早上可上產檯。另外,因為不能下床而需要定時導尿,一次就導出將近一公升尿液,連經驗豐富的護理師都驚呆了🫣 怎麼膀胱這麼大能裝這麼多。
⏱️ 第 39 小時
第三天凌晨 3 點,可能因為餓了全身不適,有點心悸發抖,所以立刻先吃了我心目中的泡麵經典 — 一度贊爌肉麵(業配請內洽☺️), 100 分 Comfort Food,產婦感到滿意。
接著內診也有好消息,發現已開了將近 6 公分,胎頭也明顯往下,可能因為剛剛清空了膀胱,胎兒總算有位置往下了🫣
⏱️ 第 42 小時

第三天早上 6 點開了 9 公分。所以趕快叫了待產聖品 — 麥當勞早餐🍔豬肉滿福堡補充體力。
⏱️ 第 43 小時
第三天早上 7 點第二次導尿後內診,子宮頸已全開 10 公分,此時胎頭又降到更低的位置,便意也越來越強烈(呃,要生的時候因為直腸擠壓等等原因,會覺到便意),主治醫師來最後確認開始準備 push。
⏱️ 第 44-47 小時
已經穩定每 1 至 3 分鐘宮縮,我很驚訝得知道原來 puah 也可能不是一鼓作氣,這三個小時護理師一共進待產室三次,帶領我配合宮縮、呼吸和用力,這三次大概都配合 3-4 次宮縮用力 push,每次約 10 分鐘。
中間間隔護理師會離開,我就趁機再休息 ,當然休息的時候也是 1 至 3 分鐘就宮縮,便意也是一直很強烈。
呵呵,這時當然是越來越痛,我要求加止痛的頻率從一小時到每 40 分鐘就需要。
其他意料之外 push 經驗是:
1. 護理師會要你吐氣時用力,直到他數到 10,實際上根本一口氣沒那麼長… 主治醫師來了之後還叫他數快一點😂
2. 通常用力的時候要腦公隨侍在側,緊握雙手支持,但我只覺得好干擾專心,後來叫他不要摸我😂
3. 醫生不會一直在旁邊,護理師是助產士角色,醫生要一直要到把寶寶頭最寬的地方先推過子宮頸,且必須能卡住不動、不會再縮回去才叫「胎頭著冠(Crowning)」,才會進來接生。我訂的是 LDR 樂得兒產房,理論上是要一條龍,直接在待產房接生。不過由於我是頭胎高齡產婦,主治醫師建議還是進產房(即手術室)、上產檯,如果緊急狀況,設備會更齊全。
⏱️ 第 47 個半小時
在待產室努力了 3 小時,終於寶寶頭要出來了,推進產房。
這種時刻是分秒必爭,突然間我就一個人被推進冰冷的手術室,腦公則因為還沒穿好進手術室的衣服來不及跟進來,這時候終於感覺到害怕。生產,畢竟是生死一瞬間的事。
醫生進來接生,20 分鐘內又 push 了幾次,早上 11:12 寶寶終於總算退房,體重 2,960 克。(呃還好嘛也沒預估的 3,200 克那麼大~)
P.S. 醫生有趕下班之嫌,也沒問腦公要不要站在他後面看,或是要不要剪臍帶,自己就完成所有程序了😂 不過也好,避免腦公昏倒。
寶寶出來之後大哭一聲,護理師把寶寶抱過去擦、量體重,確認外觀正常就抱過來 skin-to-skin。
很神奇的感覺,我一直哭一直哭,不是嚎啕大哭,但眼淚止不住一直流🥹
而此時下面胎盤血水🩸也一直流🩸 不看不覺得恐怖啦~不過你有看的話,會看到整個水桶滿滿的胎盤血水🩸
呵呵,胎盤清洗、蒸煮、乾燥後可以做成中藥紫河車唷~《本草綱目》記載:「紫河車,補五勞七傷,益精血,健脾肺。」。
當然現代醫學是不建議啦,不過查了才知道,英美居然有流行把胎盤冷凍再脫水,做成胎盤膠囊,給產婦產後補身兼催奶…… 我太驚訝了😳
結尾,主治醫師縫合完傷口,我就被移到一般病房啦,自然產又住了兩天。


🐿 後記🐿

我一直以為我有被剪會陰,但看了詳細產程紀錄,應該沒有。
但是!!有註記會陰傷口是三度撕裂傷 epwd 3° …… 三度撕裂傷是什麼意思呢?意思是已經傷口已經撕裂到部分(或全部)肛門括約肌……
住院的兩天陸續有傷口檢查,似乎第二天消腫了,護理師看完傷口安慰我說,主治醫師縫合手法一如往常,傷口很平整還會拉緊😝 沒事沒事~
產後的前十天傷口還是個痛痛痛🥲 止痛藥吞吞吞, 好在第十天回診拆線之後,瞬間好很多(美國歐洲似乎是不拆線的,自然分解)。
不過呢~所謂好很多,只是沒有一動就痛、止痛藥💊照三餐吃而已,而且加上痔瘡的痛,在月子中心一天得溫水坐浴三次緩解🥲 忘記又過了多少過禮拜,才有感傷口真的恢復了。
b0q9r4
p1a993